来源: 发布日期:2025-08-05
来源:
发布日期:2025-08-05
潜力:红利持续释放,市场年增长超9%
7月10日,荷兰番茄种植商Looye Kwekers宣布,公司通过采用具备AI优化光照与能源使用的功能的昕诺飞LED植物照明系统,使其在8.2公顷的种植面积上,成功实现了冬季番茄产量达到夏季作物的水准,这成为今年业内一个标杆性的项目成果。
2025年,全球LED植物照明市场延续高速增长态势。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及农业现代化政策推动下,政府通过财政补贴、税收优惠等方式,鼓励LED植物灯在强化现代农业、垂直农场等领域的应用。
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:植物照明市场规模在2024年已达13.15亿美元,受惠于LED光谱升级、AI技术成熟,以及各国对粮食供应链与新兴农业的投入增加, 预测2029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长至20.56亿美元,2024至2029年复合成长率达9.4%。
格局:头部加速卡位,细分赛道涌现黑马
在政策、市场、需求三方红利的加持下,国内外众多品牌纷纷加大对LED植物照明的投入,推出新技术,承接新项目工程。同时,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,头部企业通过技术研发与产业链整合,加速卡位核心赛道。有的与科研机构深度绑定,构建技术壁垒;有的凭借智能化产品抢占温室大棚与植物工厂市场。与此同时,细分领域涌现一批 “黑马”,二三线品牌凭借性价比与细分场景优势崛起,逐步形成“头部引领 + 细分突围”的格局。
目前,LED植物照明的品牌格局方面,国外主要参与者包括:Lumigrow、昕诺飞、Heliospectra AB、欧司朗Osram、CREE、通用电气(General Electric Company)、Bridgelux等。而国内主要品牌有:欧普、佛照、三思、博兰得、英飞特、三安、旭宇、名家汇、易美等。相对国际巨头在上游芯片和系统研发领域的技术迭代,国内企业则更多表现在产业链、产学研的协同共创,实现差异化突围。
例如,5月20日,欧普照明与上海农科院签署植物照明技术合作协议,聚焦LED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,建立“技术研发+作物验证+场景落地”的闭环机制,覆盖叶菜、浆果等12类作物。 专注于景观照明工程的名家汇,其子公司与安徽金晟达生物签署了金额达1.5亿元人民币的植物补光灯合同,计划采用模块化智能系统,将能耗大幅降低。 旭宇光电推出660nm红光方案,同等性能价格直降30%,同时实现节能增效,主要抢占中小型农场市场。
趋势:规范+AI,双引擎推动价值转型
2025年6月1日,国家标准GB/T 44473-2024 《植物照明用LED灯、LED灯具和LED模块性能规范》已正式实施。这一标准明确了植物照明的标识、电参数、光辐射参数、环境特性、尺寸、质量和结构的要求,标志着行业新维度的提升。这不仅规范了相关产品的性能,缩减了质量差异,更能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。
随着行业标准的进一步完善,植物照明和补光设备领域呈现出多样化的技术发展趋势。业内人士表示,未来将有三大方面的升级:首先是光效进阶,即每单位能量转换成更多光能;其次是光谱精准调控能力增强,且成本降低;最后,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融合将成为关键,通过自动调节光强与光周期,以及远程监控与管理功能实现对植物照明系统的智能化控制。
2025年的植物照明产业目前正处于技术红利与市场需求的交汇点。随着全光谱、智能化、低碳化技术的突破,行业正从“功能替代”向“价值创造”转型。未来五年,具备“光配方研发+AI智能系统集成”能力的企业,将在百亿级智慧农业市场中占据制高点。